為更好滿足電線電纜專業(yè)領域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求,進一步提高學術成果見刊的時效性,加快科研成果的傳播和應用,經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批準,《電線電纜》(CN31-1392/TM)于2025年1月起刊期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每月25日出版?!峨娋€電纜》由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辦,自1958年創(chuàng)刊以來,以其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專業(yè)權威性,成為電線電纜專業(yè)領域科技人員不可或缺的知識伙伴和學術寶庫,更是中國電線電纜行業(yè)發(fā)展的見證者。長期以來,《電線電纜》堅守創(chuàng)刊初心,堅持以電線電纜學科和相關專業(yè)領域科技動態(tài)為先導,及時全面地報道相關學科和專業(yè)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成果,引導基礎研究、工程應用和技術研究融會貫通,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為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構建高質量學術交流和開放共享的科研生態(tài)平臺,得到了行業(yè)專家、作者、讀者的大力支持和廣泛認可。隨著刊期的調整,《電線電纜》將更加快速地反映行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和研究成果,為行業(yè)內的專家、學者、科技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等,提供更加及時、專業(yè)的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平臺,為推動電線電纜專業(yè)領域學術發(fā)展和技術創(chuàng)新貢獻更多力量。聯系方式: 論文投稿賈竹青電話:021-6549 4605-296手機:158 0086 2532商業(yè)合作胡欣雯手機:189 1655 2385(微信同號)來源 | 上纜所傳媒文字 | 賈竹青編輯 | 盧羽佳 王沐木審核 | 何曉芳【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上纜所傳媒”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水泥壓蒸安定性試驗方法》等328項國家標準和3項國家標準修改單,現予以公告。其中,與線纜行業(yè)相關的國家標準包括道路車輛多芯連接電纜、道路車輛汽車電纜等,主管單位為工業(yè)和信息化部(339),歸口單位為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114)。據上纜所傳媒不完全統(tǒng)計,具體如下所示:道路車輛多芯連接電纜第1部分:普通護套電纜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國家標準編號GB/T 5054.1-2024,代替標準號GB/T 5054.1—2008,實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車輛多芯連接電纜第2部分:高性能護套電纜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國家標準編號GB/T 5054.2-2024,代替標準號GB/T 5054.2—2008,實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車輛多芯連接電纜第3部分:無屏蔽護套低壓電纜的結構、尺寸和標記。國家標準編號GB/T 5054.3-2024,代替標準號GB/T 5054.3—2006,實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車輛多芯連接電纜第4部分:螺旋電纜總成的試驗方法和要求。國家標準編號GB/T 5054.4-2024,代替標準號GB/T 5054.4—2008,實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車輛汽車電纜第1部分:術語和設計指南。國家標準編號GB/T 25085.1-2024,實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車輛汽車電纜第2部分:試驗方法。國家標準編號GB/T 25085.2-2024,實施日期2025年5月1日。來源 | 上纜所傳媒引用 |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文字 | 王沐木 編輯 | 王沐木審核 | 何曉芳【免責聲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出于傳遞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文章僅供參考。如您對本文修改部分存在異議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速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10月30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發(fā)布了《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并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長期發(fā)展目標,旨在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1億噸標煤以上,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5億噸標煤以上,有力支撐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目前,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保障電力供應的新力量,并且在2023年的發(fā)電裝機占比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為了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指導意見》從供給能力、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側資源調控、電力系統(tǒng)調節(jié)等四方面進行強化布局。能源供給方面《指導意見》表示,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qū)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fā)??茖W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統(tǒng)籌推進水風光綜合開發(fā)。就近開發(f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穩(wěn)步發(fā)展生物質發(fā)電,推動光熱發(fā)電規(guī)?;l(fā)展。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資源評估、功率預測、智慧調控能力。推進構網型新能源、長時間尺度功率預測等新技術應用。推動既有建筑屋頂加裝光伏系統(tǒng),推動有條件的新建廠房、新建公共建筑應裝盡裝光伏系統(tǒng)。推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推廣電熱泵熱水器、高效電磁爐灶等替代燃煤燃氣產品,推動高效直流電器與設備應用。在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qū)及有穩(wěn)定熱水需求的建筑中積極推廣太陽能熱應用。 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qū)積極發(fā)展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fā)電。推進有條件地區(qū)生物天然氣進入管網,因地制宜推進鄉(xiāng)鎮(zhèn)集中供熱,優(yōu)先利用地熱能、太陽能等供暖。優(yōu)化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推動5G基站、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與光伏、熱泵、儲能等融合發(fā)展。開展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年產千萬立方米級生物天然氣工程等試點應用,推動光熱與風電光伏深度聯合運行。 推進光伏治沙、光伏廊道和海洋牧場等深層次立體化發(fā)展,形成深度融合、持續(xù)替代的創(chuàng)新替代發(fā)展局面。當前,隨著可再生資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光伏和風電兩大主力軍,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向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轉變正在推動對能夠處理高壓和長距離能源傳輸的專用電纜的需求;光伏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帶動了光伏發(fā)電站用電線電纜需求量井噴式增長;在新能源推進過程中,尤其是海上風場資源的開發(fā),使得海纜需求量呈幾何級數增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可再生能源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推進柔性直流輸電、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等先進技術迭代,加快建設數字化智能化電網。加強可再生能源和電力發(fā)展規(guī)劃的銜接,推動網源協(xié)調發(fā)展。推動電網主干網架提質升級,加強跨省跨區(qū)輸電通道建設,優(yōu)化調度控制,優(yōu)先調度可再生能源電力。持續(xù)優(yōu)化配電網網架結構,加快配電網一、二次融合和智能化升級,優(yōu)化配電網調度機制,提升配電網靈活性和承載力,支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發(fā)展。加強熱力、燃氣管網及氫能供應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強化管網互聯互通,就近接納更多非電可再生能源??稍偕茉椿A配套設施建設的加快推進,能源生產、輸送和各環(huán)節(jié)各領域技術正在創(chuàng)新迭代。聚焦能源清潔化、電氣化、智能化、集成化等能源轉型重要領域,將推動超大容量、超遠距離特高壓技術、特高壓柔性直流技術、特高壓長距離大容量海底電纜技術等研發(fā)和應用。不斷提升電網信息化水平,主要包括輸電網的傳輸與資源配置能力、智能監(jiān)測與預警能力、輸變電設備與線路一體化調控能力等,這些需求和要求也對線纜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電力系統(tǒng)調節(jié)方面加強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推動自備電廠主動參與調峰,優(yōu)化煤電調度方式,合理確定調度順序和調峰深度。《指導意見》也對儲能方面進行部署。比如,研究推進大型水電站優(yōu)化升級,有序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加強新型儲能技術攻關和多場景應用。推進長時儲熱型發(fā)電、熱電耦合、中高溫熱利用等光熱應用。此外,《指導意見》鼓勵生物質發(fā)電項目提供調峰等輔助服務。儲能是促進可再生能源大規(guī)模發(fā)電、并入常規(guī)電網的必要條件。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我國新能源發(fā)電裝機保持較快增速,電力系統(tǒng)對新型儲能等調節(jié)資源需求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約86%。作為儲能系統(tǒng)的重要零部件,儲能系統(tǒng)用電纜也將伴隨著其整機的發(fā)展迎來發(fā)展的黃金期。隨著能源供應的愈發(fā)充足,蓄能技術就變得愈發(fā)重要。預見抽水蓄能將主導儲能領域,該領域需要用到的電纜產品基本要求是:高電壓等級、大截面。如吉林敦化抽水蓄能電站,使用交聯聚乙烯高壓電纜電壓500千伏,截面800mm2,單根長度超過1500米。未來,這類產品的市場需求會增大,技術指標也會不斷升級。當然,像飛輪儲能、電化學蓄能等也將會梯次出現在未來能源儲存市場上,也均和電線電纜產品和技術有著密切關聯。來源 | 上纜所傳媒引用 | 21世紀經濟報、國家能源局、中國能源報、《中國電線電纜行業(yè)“十四五”發(fā)展指導意見》、中國基金報等文字 | 盧羽佳編輯 | 盧羽佳審核 | 何曉芳【免責聲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出于傳遞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文章僅供參考。如您對本文修改部分存在異議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速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10月25日,工信部科技司發(fā)布“電子行業(yè)64項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根據標準制修訂計劃,相關標準化技術組織已完成《北斗定向型接收終端性能要求及測試方法》等64項推薦性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其中,涉及室外光纜、光纖傳感器、光纜接頭盒等標準。據上纜所傳媒不完全統(tǒng)計,與線纜行業(yè)相關的標準如下:電子行業(yè)64項推薦性國家標準編號、名稱及主要內容等一覽(部分)【計劃編號】20184711-T-339【標準名稱】光纜 第3部分:分規(guī)范 室外光纜【性質】推薦【標準主要內容】本文件規(guī)定了主要用于通信網的室外光纜及其光纜元構件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管道光纜、直埋光纜、架空光纜、過湖和過河的水下光纜、快速/多次布放光纜,以及專門應用于污水管和氣體管道光纜,其他相似應用類型的光纜也可參照使用。對于安裝在架空輸電線附近的光纜,需要增加相應的要求和試驗方法。同時,本文件不適用于光纖復合架空地線、光纖復合相線和掛在架空輸電線的相線或地線上的光纜。對于過湖和過河的水下光纜,本文件未規(guī)定光纜的維修方法及維修性能,也不適用于帶有水下線路放大器的光纜?!敬鏄藴省縂B/T 7424.3-2003【采標情況】MOD IEC 60794-3:2022【計劃編號】20184714-T-339【標準名稱】光纜 第3-70部分:室外光纜- 快速/多次布放光纜門類規(guī)范【性質】推薦【標準主要內容】本文件規(guī)定了快速/多次布放光纜(以下簡稱光纜)的要求和檢驗方法。本文件適用于地面環(huán)境使用的快速/多次布放的光纜。這種光纜可以在與快速/多次布放相關的任何地方(例如移動廣播單元、應急救援服務和室外運動、戰(zhàn)術地面武裝、機器人、小型號設備、為損壞的線路應急等)使用?!静蓸饲闆r】MOD IEC 60794-3-70:2021【計劃編號】20141812-T-339【標準名稱】摻稀土光纖 第4部分:摻鉺光纖特性【性質】推薦【標準主要內容】本文件規(guī)定了摻鉺光纖的分類、幾何尺寸、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本文件適用于光纖放大器、光纖激光器、自發(fā)輻射光源產品使用的摻鉺光纖?!居媱澗幪枴?0141004-T-339【標準名稱】光纖傳感器 第1部分:總規(guī)范【性質】推薦【標準主要內容】本文件是包含光纖傳感應用的光纖、器件和配件的光纖傳感器總規(guī)范。該總規(guī)范已作為一種科研、生產和應用的通用工具,適用于光纖傳感器的設計方、制造廠商和用戶,同時也適用于光纖傳感器器件和配件供應商。本文件規(guī)定了光纖傳感器及其特定器件和配件的定義、分類和框架。本文件的要求適用于光纖傳感器標準所有部分。GB/T 18901(所有部分)標準包含測量特定參量的光纖傳感器和特定型號或規(guī)格光纖傳感器的具體要求?!敬鏄藴省縂B/T 18901.1-2002【采標情況】IDT IEC 61757:2018 【計劃編號】20132176-T-339【標準名稱】光纜接頭盒 第1部分:總規(guī)范【性質】推薦【標準主要內容】本文件規(guī)定了光纜接頭盒的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等。本文件適用于陸地上光纜傳輸系統(tǒng)的光纜接頭盒。本文件不適用于海底光纜接頭盒。來源 |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編輯 | 房久仙、盧羽佳審核 | 何曉芳【免責聲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出于傳遞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文章僅供參考。如您對本文修改部分存在異議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速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近日,海纜故障水下聲學定位裝置在浙江舟山首次試驗成功,填補了海纜故障探測領域聲波技術應用的空白。試驗顯示,當對故障海纜施加高壓后,故障點會產生“空爆”聲。這種聲波以每秒約1500米的速度在水中傳播。使用水下聲學定位裝置捕獲這些聲波信號,再經過分析計算,可以精確定位到海纜故障的具體位置,其精度可達到米級。該裝置由國網浙江電力“國蛟一號”海洋輸電創(chuàng)新科技團隊自主研發(fā)受水下環(huán)境限制,傳統(tǒng)電磁信號海纜故障定位法很難快速準確定位故障點。為此,“國蛟一號”團隊研發(fā)基于水下聲學原理的海底電纜故障位置探測設備及應用技術,為海纜搶修提供新的技術支持,提升故障定位的精度與效率,增強海島電力供應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該裝置具有最大工作深度不小于200米的特點,并且在20赫茲至20千赫茲頻段內頻響曲線穩(wěn)定,靈敏度高,最大定向角度誤差不超過5度。來源 | 央視網、電網頭條編輯 | 孫文輝 王沐木審核 | 何曉芳【免責聲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出于傳遞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文章僅供參考。如您對本文修改部分存在異議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速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為促進我國線纜行業(yè)技術進步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斷發(fā)揮展示新技術新成果、交流新應用新經驗的平臺作用,由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線電纜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電器工業(yè)協(xié)會電線電纜分會共同主辦的“線纜工業(yè)新質生產力發(fā)展技術論壇”暨第九屆電線電纜專委會委員會議近日在貴陽舉行。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zhí)行董事、總經理、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線電纜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器工業(yè)協(xié)會電線電纜分會理事長江斌,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組織人事部主任王振濤,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電器工業(yè)協(xié)會電線電纜分會秘書長黃國飛,電線電纜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毛慶傳、謝書鴻、徐明忠、唐崇健、房權生、管新元,秘書長倪娜杰,貴州省電線電纜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貴州玉蝶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福斌,以及來自全國各地電線電纜行業(yè)協(xié)會代表、電纜制造設備和材料企業(yè)、檢驗檢測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等240余人齊聚此次盛會。本次學術年會以線纜工業(yè)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分別從前瞻性技術、前瞻性逐步轉化到實用性技術、實用性技術3個維度收到55篇技術報告,其中包括10篇特邀主題報告和45篇涵蓋產品與設計、材料與工藝、檢測與應用的技術論文,全面覆蓋線纜行業(yè)技術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各個領域。正值電線電纜專委會成立40周年,江斌代表主辦方在致辭中邀請與會嘉賓和代表共同慶祝這一里程碑,并向為行業(yè)技術進步做出貢獻的專家們致敬。他指出,盡管我國線纜行業(yè)已經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在后疫情時代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行業(yè)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需要從規(guī)模擴張轉向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是蛻變,也是變革。他強調,我國擁有獨特優(yōu)勢,應自信應對新一輪發(fā)展中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將整合資源,利用科研力量和平臺作用,與行業(yè)同仁合力構建新質生產力,推動線纜產業(yè)新一輪變革。學會王振濤部長肯定了電線電纜專委會的凝聚力和服務效能,但行業(yè)仍面臨關鍵材料和技術依賴進口等問題,企業(yè)需增強自主能力,減少外部依賴,并重視基礎研究以應對風險。專委會承諾將繼續(xù)提供服務,搭建專家平臺,支持行業(yè)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孫福斌會長代表貴州省電線電纜行業(yè)協(xié)會全體會員向與會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代表們共同見證貴州省電線電纜行業(yè)協(xié)會成立一周年慶典。黃國飛受江斌委托,代表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國電器工業(yè)協(xié)會電線電纜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線電纜專委會向貴州省電線電纜行業(yè)協(xié)會致以熱烈的祝賀,并期望貴州省電線電纜行業(yè)協(xié)會繼續(xù)團結全體會員,本著共同服務社會、提升行業(yè)水平的原則,通過緊密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互惠共贏,乘勢而上奮力譜寫貴州省電線電纜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新篇章。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毛慶傳擔任本次技術論壇的開幕主持。論壇共邀請23位嘉賓分享其在材料與設備、生產工藝、數字信息化、檢驗檢測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毛慶傳,寶勝科技創(chuàng)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房權生,江蘇亨通電力電纜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管新元分別主持了論壇交流。內涵驅動 以實踐促創(chuàng)新特邀主題報告圍繞新質生產力內涵、先進材料、數字化及特種電纜技術等維度,全面闡述了線纜專業(yè)領域中高校、科研院所和領軍企業(yè)對新質生產力的探索、實踐和思考。 首先,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奚彥輝從理論層面對新質生產力進行了深刻的解讀,為參會者理解和把握其概念提供了清晰框架。遠東股份電纜產業(yè)首席執(zhí)行官陳靜女士分享了遠東電纜基于新質生產力在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等方面轉型升級的實踐和思考。先進材料是線纜技術革新的核心驅動力。上海國際超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總經理宗曦華和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國榮分別就超導和石墨烯材料在電工領域的發(fā)展現狀、研究趨勢和應用潛力等進行了深入剖析。數字化技術是線纜產業(yè)生產模式變革的重要路徑。清華-麥肯錫數字能力發(fā)展中心總監(jiān)李鐵良、中天科技集團總工、研究院院長謝書鴻和南網領軍技術專家胡冉對全球數字化趨勢、國內數字化布局和企業(yè)綠色升級進行了深入研討。特種電纜技術是線纜行業(yè)全要素生產力提升的重要支撐。針對核電電纜技術要素、750kV超高壓電纜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監(jiān)顧申杰和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工孫建生進行了深度解說。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揚州萬益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崇健就基于企業(yè)在高質量發(fā)展中面臨的挑戰(zhàn)提出新質生產提升的寶貴建議。溫故知新 以智慧畫未來隨后的論壇交流中,合肥神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宏,萬馬聚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李君臣,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哈爾濱哈普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董事王暄,上海凱波電纜特材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孫凱,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首席技術質量官劉宇,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趙囿林,江西瑞金金字電線電纜有限公司總工魯邦秀,航天瑞奇電纜有限公司技術主管鄭瑜,廣州市新興電纜實業(yè)有限公司總工周鑫,揚華科創(chuàng)(深圳)資深電氣專家杜錦彪,江蘇亨通電力電纜有限公司研發(fā)主任工程師康慧,通光電子線纜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雷建設,上海纜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勇,聚焦高端彈性體、深遠海電纜、阻燃電纜、特殊環(huán)境下電纜及其工藝和裝備等熱點議題,進行了深入講解,為電纜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指引了方向。學術之星 年度優(yōu)秀論文評選會議期間,開展了2024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評選活動,通過現場電子投票,評選出7篇優(yōu)秀論文。分別為《電纜燃燒性能分級關聯產品結構及工藝研究》《B1/d0級阻燃電纜燃燒滴落行為研究》《三芯500kV XLPE絕緣交流海底電纜設計及關鍵技術研究》《解析高端彈性體在電線電纜行業(yè)的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應用》《聚合物流變實驗工作站在電纜工業(yè)中的應用》《磁懸浮線路供電用中頻中壓饋電電纜研制》《防覆冰導線地線研究》。最后,毛慶傳對論壇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總結,他指出此次交流為推動線纜行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前瞻指導。與會嘉賓和代表對此給予了高度肯定,紛紛表示會議內容精彩紛呈,既包含了基礎研究的深度探討,又不乏技術實踐的精彩展示,深化理解了當前線纜行業(yè)的技術發(fā)展趨勢,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術熱情和創(chuàng)新思維。同期,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九屆電線電纜專委會召開委員工作會議。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毛慶傳主持了此次會議。各委員和代表暢所欲言,深入探討了線纜行業(yè)近年來的技術發(fā)展趨勢和面臨的挑戰(zhàn),共同為線纜行業(yè)的未來發(fā)展獻計獻策。主任委員江斌指出,2024年是專委會成立40周年,作為公益性的技術交流平臺,專委會廣泛凝聚專家力量,整合行業(yè)資源,組織解決行業(yè)的共性問題,在行業(yè)的技術進步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組織人事部主任王振濤表示,專委會一直致力于推動行業(yè)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希望專委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繼續(xù)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加強組織建設,擴大專家隊伍,吸納優(yōu)質資源,創(chuàng)建人才智庫,為行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更多的貢獻。與此同時,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線電纜專業(yè)領域標準化工作會議順利舉辦。會后,代表們參觀了貴州玉蝶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觀摩了生產線、現代化設施和先進制造工藝,對自動化、智能化的先進技術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流程給予了高度評價。貴州玉蝶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本次學術年會的承辦方,因其對會議成功舉辦提供的支持與貢獻,受到了與會者的廣泛贊譽。此外,會議還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他們的熱情投入和深入討論為論壇注入了活力,促進了行業(yè)內的學術交流和智慧的碰撞。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現了線纜行業(yè)的學術活力,也為行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隨著會議的圓滿落幕,組織者和參與者均表達了對未來再次相聚的期待,希望能夠繼續(xù)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線纜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標志著行業(yè)內對新質生產力構建和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共同追求。來源 | 上纜所傳媒文字 | 朱莉 魏雨晴編輯 | 盧羽佳審核 | 何曉芳【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上纜所傳媒”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0月12日,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fā)電機組在福建下線。本次下線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fā)電機組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長的海上全國產化風電機組,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研制。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整臺機組由3萬余個零部件組成,發(fā)電機、葉片、軸承、電控系統(tǒng)等關鍵部套技術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是中國風電裝備全產業(yè)鏈技術快速進步的最新成果,為助力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tǒng),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該機組是針對風速為8米/秒以上的中高風速海域量身定制,在年平均每秒10米的風速下,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1億度清潔電能,可滿足5.5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電,可節(jié)約標準煤3萬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萬余噸。整體發(fā)電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時,相較于現有18兆瓦半直驅風電機組,風機整體體積增大不到10%,便于海上運輸和吊裝。經過測算,以500兆瓦的風電項目為例,采用26兆瓦等級的機組能比18兆瓦的機組降低單位千瓦造價5%,提升發(fā)電量4%-5%。該機組具有超強抗臺風能力、安全可靠、發(fā)電性能卓越。采用第三代全集成半直驅技術路線,軸系、齒輪箱和發(fā)電機高度集成,具備純扭矩、高承載、高可靠等特點;采用全密封結構防止鹽霧腐蝕方案,具備極強抗腐蝕能力;配置雙重抗臺風技術方案,具備抵御17級超強臺風的能力。來源 | 上纜所傳媒引用 | 央視新聞、證券日報、福建日報、遠東電纜文字 | 盧羽佳編輯 | 盧羽佳審核 | 何曉芳【免責聲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出于傳遞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文章僅供參考。如您對本文修改部分存在異議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速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海上風電是通過在海上風力發(fā)電機組,利用海洋風能資源進行發(fā)電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風速穩(wěn)定、占地少、噪音小、環(huán)境影響小等優(yōu)點,是目前全球能源轉型和低碳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此外,我國海上風電場一般靠近東部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便于電力的傳輸和使用,可提高風力發(fā)電的利用率。伴隨海上風電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海上風電場的大規(guī)模建設,海上風電場用海纜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在海上風電場中,海纜用于傳輸電力和信息,是風電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海上風電場用海底電纜主要包括集電線路海纜和送出海纜。多臺風力機組所產生的電能通過集電線路海纜匯總至升壓站,提高電壓等級,然后通過高壓送出海纜傳輸至岸上集控中心。其中,集電線路海纜的電壓等級通常為35 kV,而送出海纜的電壓等級取決于海上風電場的離岸距離。根據海上風電場接入電網的要求,送出海纜的電壓等級可選擇110 kV或220 kV。與陸上風電場相比,海上風電場面臨的環(huán)境更惡劣,且海水具有腐蝕性,海纜的施工和維護工作更具挑戰(zhàn)。在海上風電場的建設和運營中,海纜的施工、建設和維護至關重要。海纜的使用環(huán)境具有隱蔽性,難以及時監(jiān)測海纜在使用期間的工作狀態(tài)。目前,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正逐步向深遠海方向發(fā)展,深遠海水深浪大,環(huán)境更為惡劣,敷設的海纜也會受到更強的流體作用。海水中的生物和化學成分也具有腐蝕性,影響海纜正常運行。一旦海纜發(fā)生故障,會對海上風電場正常的電力傳輸產生較大的影響。與陸上電纜相比,海纜的檢修更加復雜和耗時,通常需要專業(yè)設備和人員進行長時間的故障檢查和海上施工作業(yè),而大范圍的停電和停產也會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對海纜進行監(jiān)測和故障定位研究,及時發(fā)現海纜故障,對海上風電場的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測距原理,海纜故障測距算法可分為阻抗法、注入法和行波法等。阻抗法主要用于故障定位,通過測量故障發(fā)生時的回路阻抗與線路單位阻抗之間的比例計算故障距離。阻抗法測距原理相對簡單,但其有效性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如配電線路的傳輸均勻性、系統(tǒng)運行方式和過渡電阻等,定位效率較低。此外,阻抗法受線路參數和測量精度的影響,用于混合線路測距時誤差較大。注入法通過向線路注入信號,并采用專門的信號檢測裝置沿線路檢測,查找故障位置。注入法不受消弧線圈的影響,操作簡便,但仍然需要人工巡線,定位效率較低。行波法利用故障發(fā)生時產生的行波信號的傳輸時間差進行故障定位,定位精度較高且實用性較強。然而,該方法面臨行波波頭檢測難、定位裝置采樣速率低、對時精度差等挑戰(zhàn),現代數字技術的發(fā)展為行波法的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柴鵬等使用雙端行波法結合本地時鐘同步方式定位電纜短路故障,可降低對雙端同步的依賴。林洪等利用高頻傳感器對行波波頭進行采樣,提升了雙端行波法的精度。王樂等通過小波變換分析故障行波電流,提高了線路故障定位的精度。本工作基于SIMULINK仿真進行海纜故障定位研究,設置多種故障類型及位置,并在相關實際數據不充足的情況下,通過數值仿真驗證定位方法。精讀?海纜故障分析根據故障性質可將海纜故障分為低阻故障和高阻故障,對于光電復合型海纜,還可能出現光纖故障。其中,低阻故障又稱為短路故障,通常由海纜絕緣層失效引起,是常見的海纜故障類型。對于三相交流海纜,其短路故障可能表現為單相、兩相、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或相間短路故障。引發(fā)海纜損傷的原因主要有機械外力、海流運動和海水腐蝕等。海纜通常鋪設在淺海區(qū)域,容易受外界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產生損傷,如打樁施工、移動式作業(yè)平臺的插樁與起樁等操作。海纜受損部位長時間浸泡在海水中,絕緣性能下降,易引起停電事故。此外,隨著海洋活動的增加,進入海上風電場的船只拋錨及起錨、漁業(yè)活動中使用的漁網及鐵鏈等捕撈裝備都可能會砸傷、拖拽海纜,導致海纜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形甚至破損。海流運動也會引起海纜損傷,除了受海流直接作用外,海纜還可能因海流沖擊產生渦激振動,進而出現疲勞損傷。此外,在海流長期沖刷作用下,海纜附近的海床會形成較大的局部沖刷坑,使海纜懸空,影響海纜的安全性。海水中存在多種腐蝕因素,如鹽分、溶解氧、海洋生物等,海纜材料容易被腐蝕和損害。金屬鎧裝層長期浸泡在海水中,容易被腐蝕,護層被破壞后,鎧裝層中的電流會導致電化學腐蝕,最終導致海纜損傷故障。?海纜故障行波定位法行波定位法主要分為單端行波定位和雙端行波定位。單端行波定位是通過計算首個行波到達測量端的時間與反射波到達時間的差值,計算故障距離。雙端行波定位是通過首個故障行波到達兩端的時間差進行故障定位。線路結構復雜時,單端行波法的定位結果可信度降低,但操作簡單,成本較低;雙端行波定位僅利用波頭初次到達時間,無需發(fā)射波的波頭到達時間,方法準確度和可信度更高。綜合兩種行波測距的優(yōu)點,以雙端行波測距為主、單端行波測距為輔,實現精確的故障定位。1單端行波定位單端行波定位根據故障行波兩次到達測量端的時間差來計算故障點與測量端之間的距離,測距示意圖見圖1。圖1 單端行波定位測距示意圖假設海纜線路在F點發(fā)生故障,初始故障行波到達測量端1的時間記為t1,故障行波回到故障點F被反射再次到達測量端1的時間記為t2,海纜線路的總長為D,行波的傳播速率設為ν,則利用單端行波法計算故障點距離(LF)的公式為2雙端行波定位雙端行波定位根據故障行波首次到達線路兩個測量端的時間差進行計算,測距示意圖見圖2。圖2 雙端行波定位測距示意圖假設海纜線路在F點發(fā)生故障,故障行波到達測量端1的時間記為t3,到達測量端2的時間記為t4,海纜線路的總長為D,行波的傳播速率設為ν,則利用雙端行波法計算故障點距離(LF)的公式為?海上風電用海纜行波法故障定位仿真1仿真系統(tǒng)設計基于SIMULINK仿真平臺,搭建模擬海纜運行的三相交流電路模型,可設置海纜電路故障類型及故障點位置,并仿真電壓、電流的波形。從波形中提取故障行波,結合定位算法可計算出故障點的位置。對比預設故障點位置,計算可知行波法故障定位的準度。海纜故障定位仿真電路模型見圖3,電路中包括三相交流電源模塊、測量模塊、故障設置模塊、負載模塊和多個輸出模塊。三相交流電源模塊設置相間電壓為110 kV,頻率為50 Hz;測量模塊用于測量電壓和電流,電路由兩段組成,總長為200 km,電阻為0.012 73 Ω·km-1 ,電感為0.933 7×10-3 H·km-1,電容為12. 74×10-9 F·km-1 ;故障設置模塊用于設置電路的故障類型,如單相接地、雙相短路等,位于兩段電路中間,可通過設置兩段電路的長度實現對故障點位置的調整;負載模塊代表電路中的負載;輸出模塊用于輸出數據。仿真設置的采樣時間為1×10-7s,仿真時長為0.06s,故障發(fā)生時刻為0.02s。圖3 海纜故障定位仿真電路模型海纜常見故障類型包括單相接地短路故障、相間短路故障、兩相接地短路故障、三相接地短路故障等,而實際工程中的電路故障存在多種類型。本工作以兩相短路接地為例,在距離電源位50,75,100,125,150,175 km處設置多個故障點,分別進行故障仿真;利用行波法計算故障點位置,并與預設數值進行對比。2行波提取算法分析故障前一段時間和故障后一段時段內的三相電壓、電流之間的差,計算暫態(tài)三相電壓(u)和暫態(tài)電流(i),然后進行克拉克模量變換。電壓模量(um)和電流模量(im)的計算公式為式中:Q為克拉克變換矩陣。電壓1模正向行波(uf1)和反向行波(ur1)的計算公式為式中:um1、im1分別表示um和im的1模分量;L、C分別為每千米輸電線路的正序電感和正序電容。將行波提取后,判斷出波頭到達時間,利用公式(1)和公式(2)計算故障點位置。?仿真結果與討論故障點位置為50km時,電路首端和尾端三相電壓與電流的仿真圖見圖4、圖5。首端和尾端分別代表圖2中的測量端1和測量端2;首端電壓和尾端電壓分別代表在電路的首端和尾端測得的電壓;首端電流和尾端電流分別代表在電路的首端和尾端測得的電流。圖4 故障點位置為50km時電路首端三相電壓與電流的仿真圖圖5 故障點位置為50km時電路尾端三相電壓與電流的仿真圖由圖4、圖5可知,在0.02s時,發(fā)生人為設置的兩相短路接地故障,首、尾端的電壓和電流均在該時刻開始發(fā)生劇烈變化。首端電壓的三相均產生劇烈振蕩,但整體幅度變化較小,首端電流中的兩相發(fā)生較大波動,一相仍保持在0附近;尾端電壓、電流同樣產生振蕩,但振蕩形式與首端不同。從電路首端和尾端電壓中提取首端和尾端的故障行波數據,分別見圖6和圖7。圖6 故障點位置為50km時的首端電壓行波圖7 故障點位置為50km時的尾端電壓行波由圖6可知,首端電壓行波中,正向行波與反向行波的整體分布近似關于x軸對稱,且波頭分布較密,與故障點位置為50km時距離首端較近的設置一致。由圖7可知,尾端電壓行波中,正反兩個行波接近重合,與首端波形有明顯差異,且波頭分布較疏,與故障點位置距離尾端較遠導致行波傳輸時間較長的設置一致。行波發(fā)生突變處代表一個波頭,讀取波頭間的時間差,可計算出故障點與首端的距離,確定故障點位置。仿真和定位結果見表1。表1 仿真和定位結果由表1可知,單端行波法和雙端行波法均能夠較為準確地計算出故障點的位置。但是,雙端行波法具有更高的準確度,特別是在故障點距離首端較遠時,可以更加精確地實現對故障點的定位。海纜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機械外力、海流運動、海水腐蝕等,易導致單相接地短路故障、相間短路故障、兩相接地短路故障、三相接地短路故障等故障。本工作利用SIMULINK對海纜的三相交流電路進行故障仿真,獲取海纜從正常運行至發(fā)生故障及之后的電壓、電流數據,然后從仿真數據中提取故障暫態(tài)行波,并利用行波法計算海纜的故障位置。基于仿真數據,單端行波法及雙端行波法均能夠較好地計算出故障點的位置,但雙端行波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基于此,未來可對更加復雜的海上風電場的海纜電路結構進行仿真,并在雙端行波法的基礎上開發(fā)適宜的定位模型。來源 | 上纜所傳媒編輯 | 盧羽佳審核 | 何曉芳【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上纜所傳媒”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0月3日,由駐津央企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服”)自主研發(fā)的海底油氣勘探裝備在渤海遼東灣正式應用。在遼東灣投用的這套海底油氣勘探裝備,是將電纜下探到海床上,通過電纜上的傳感器集采數據,分析判斷油氣位置。之前,這類裝備主要依靠進口。中海油服專門成立研究院,面向全國吸引專業(yè)人才,用了4年時間攻克核心技術,實現批量生產,而且能夠下探到更深的海域。據悉,進口海底電纜深度通常為六千到八千米,而中海油服自研的已經突破了上萬米。早在20年前,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就曾經對這片海域進行過勘探,當時的電纜長度較短,未能探明油氣位置。有了新裝置后,中海油重啟勘探,整體面積約460平方千米。為了趕在12月份冬季結冰期之前完成電纜的布設作業(yè),國慶假期中,150多名船員駕駛12艘作業(yè)船堅守崗位,協(xié)同作業(yè)。來源 | 津云新聞編輯 | 王沐木審核 | 何曉芳【免責聲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出于傳遞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文章僅供參考。如您對本文修改部分存在異議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速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導讀國內通常采用交聯聚乙烯(XLPE)作為電力電纜絕緣料,但在大規(guī)模應用后,交聯聚乙烯絕緣料暴露出許多問題。①在高溫交聯過程中,交聯聚乙烯絕緣料會產生副產物,并在電纜運行過程中揮發(fā),易導致缺陷,影響機械性能和電氣性能;②交聯聚乙烯絕緣料的交聯、除氣等生產工藝較為復雜,能耗大且生產效率低;③交聯聚乙烯絕緣料在服役結束后,由于其熱固性材料的特性,無法回收再利用,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為改善交聯聚乙烯絕緣料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學者們開始關注聚丙烯(PP)絕緣料。聚丙烯絕緣電纜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具有耐溫等級高(105~110℃)、載流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等特點。此外,聚丙烯絕緣料可在電纜壽命結束時回收利用,符合當前的環(huán)保理念,是電纜應用的發(fā)展方向。聚丙烯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電絕緣性能、耐熱性能和化學穩(wěn)定性能,但存在明顯缺點(如彎曲模量高、抗沖擊性能差、耐老化性能差),嚴重阻礙了聚丙烯在電纜材料中的推廣和應用。例如,中高壓、大直徑的聚丙烯電纜,在上盤和電纜敷設過程中出現明顯的應力發(fā)白現象,不僅影響產品的外觀,還會導致材料性能下降。因此,學者們開始關注聚丙烯的改性研究。其中,采用彈性體共混改性聚丙烯材料被認為是改善聚丙烯韌性、彎曲模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國內外研究者對聚丙烯增韌后的材料性能進行了廣泛研究,如對增韌后材料的微觀形貌進行分析。彈性體作為分散相分布于聚丙烯中,合適的分散相尺寸和彈性體與聚丙烯的相容性能夠有效提高聚丙烯材料的增韌效果,表現為耐低溫沖擊性能的提高和彎曲模量的降低?;谀壳暗难芯拷Y果,雖然彈性體可以有效增韌聚丙烯材料,但如果彈性體種類選擇不當,可能導致材料電性能急劇下降,而電性能的下降將限制聚丙烯材料的推廣應用。本研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備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并研究不同彈性體對聚丙烯材料的增韌改性效果,為研發(fā)具有優(yōu)異電性能和力學性能的聚丙烯電纜絕緣料提供參考。精讀?試驗部分1基礎配方及試樣制備試驗用主要原材料的名稱及其規(guī)格型號見表1。1)基礎配方聚丙烯ST611M 80份,彈性體20份,抗氧劑1010 0.3份,抗氧劑168 0.6份。為考察不同類型彈性體對聚丙烯的增韌效果,只改變彈性體種類,不改變彈性體份數。表1 試驗用主要原材料的名稱及其規(guī)格型號2)共混材料制備按照基礎配方稱取原材料,將物料投入密煉機(密煉溫度為170℃ ,持續(xù)時間為10min)共混后,經雙螺桿擠出造粒,得到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擠出溫度為180℃。3)試樣制備稱取一定量的聚丙烯/ 彈性體共混材料,置于平板硫化機壓片成型。硫化溫度為180℃,壓力為15MPa,硫化時間為10min,硫化結束后冷卻2min,制得試樣片,并裁制成樣條備用。2性能測試微觀結構測試。采用日立FLX1000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材料的微觀形貌進行分析。測試前,試樣表面先進行噴金工藝,以保證其導電性。介電性能測試。采用YG9187全自動高精密高壓介損分析儀,按照GB/T 1409—2006《測量電氣絕緣材料在工頻、音頻、高頻(包括米波波長在內)下電容率和介質損耗因數的推薦方法》測定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相對介電常數和介質損耗角。試驗溫度為(23±2)℃和(90±3)℃,頻率為50Hz。將試樣裁切成厚度約為1mm、直徑為90mm的圓片。低溫沖擊脆化性能測試。采用DC-2塑料低溫脆化沖擊試驗儀,按照GB/T 5470—2008《塑料 沖擊法脆化溫度的測定》中的要求對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進行低溫沖擊脆化性能測試。試樣厚度為(2.0±0.1)mm,每組的無缺口試樣為30根,試驗溫度為-25℃,試樣失效根數不應大于15個。彎曲性能測試。采用拉力機彎曲模式,根據GB/T 9341—2008《塑料彎曲性能的測定》對樣品進行彎曲性能測試。根據標準要求,試樣的長度為(80±2)mm、寬度為(10.0±0.2)mm、厚度為(4.0±0.2)mm,彎曲測試速率為2mm·min-1。熔融結晶曲線試驗。采用DSC F3型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交聯聚乙烯絕緣料的熔融結晶曲線,氣氛選用氮氣,升溫速率和降溫速率均為10℃·min-1,測試溫度控制在0~190℃范圍。?結果與討論1彈性體的基本物性彈性體的基本物性參數(如密度、硬度、玻璃化轉變溫度、彎曲模量等) 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彈性體在改性材料中的增韌表現。因此,選擇5 種彈性體CA10A、2032PM、CA60A、YH-06和C3080,分別對其物性進行比較分析,具體參數見表2。對聚丙烯材料增韌改性時,彈性體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越低,分子鏈柔韌性越好,增韌效果越顯著;彎曲模量越低,越容易實現脆韌轉變。由表2中基本物性對比數據可知,YH-06 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可低至-60℃ ,邵氏硬度和彎曲模量低;2032PM 和C3080 同樣具備較低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邵氏硬度和彎曲模量也相對較低,同樣適用于聚丙烯的增韌改性;與2032PM、YH-06、C3080 相比,CA10A 和CA60A 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和彎曲模量較差,但從分子結構角度來看,這兩種彈性體均為丙烯基彈性體,與聚丙烯的相容性更佳,增韌效果更明顯。因此,將5種彈性體與聚丙烯共混,進一步開展增韌效果研究。表2 不同類型彈性體的基本物性參數對比數據2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性能采用彈性體對聚丙烯增韌改性,除考察其基本的增韌效果(如低溫沖擊脆化性能和彎曲性能)外,還須考慮電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聚丙烯絕緣材料存在電性能和力學性能難以協(xié)同調控的技術難點。雖然加入彈性體可以改善聚丙烯的韌性,但也會影響聚丙烯材料的電性能。聚丙烯與5種聚丙烯/ 彈性體共混材料的性能參數見表3。表3 聚丙烯與5種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性能參數由表3可知,在低溫沖擊脆化性能試驗中,5種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試樣的斷裂數量均不大于15根,滿足測試要求;聚丙烯的彎曲強度和彎曲模量均偏高,且30 根試樣在沖擊時全部斷裂,無法滿足耐低溫(-25℃)性能要求;5種彈性體對聚丙烯的低溫增韌效果均表現優(yōu)異,共混材料試樣滿足耐低溫(-25℃)性能要求。結合彎曲模量,YH-06、C3080和2032PM對聚丙烯的增韌效果最佳,其次為CA10A,而CA60A效果較差,但仍滿足使用要求(彎曲模量小于800MPa)。雖然彈性體可以增加聚丙烯的韌性,但是會影響聚丙烯的晶體結構,引入大量的空間電荷。隨著溫度的升高,聚丙烯分子鏈極易因彈性體填充而改變原有排列規(guī)律,且載流子更容易在分子鏈間移動,從而降低共混材料的介電性能。考慮到聚丙烯電纜的工作條件,選擇在溫度為23℃ 和90℃下進行介電性能測試。由表3中材料的低溫沖擊脆化性能、彎曲強度、彎曲模量的測試結果可知,2032PM和C3080對聚丙烯有較好的增韌效果,但溫度為90℃時的介質損耗角明顯上升,不能夠滿足聚丙烯絕緣材料電性能的使用要求(90℃時的介質損耗角不大于1.0×10-3);CA10A、CA60A和YH-06對90℃時介質損耗角的影響較小。CA10A、CA60A為丙烯基彈性體,與聚丙烯相容性較好,對聚丙烯固有晶體結構的影響較小,從而對高溫介電性能的影響也相對較小。YH-06為苯乙烯類彈性體,具有極性苯乙烯鏈段,可以構成物理交聯點,使材料內部分子間的作用力增強,減少材料內部自由體積,抑制電子積累;同時,苯環(huán)分子結構可俘獲高能電子,提高電性能強度。3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熔融結晶行為為進一步說明彈性體對聚丙烯的增韌作用,分析不同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熔融結晶行為。聚丙烯與不同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DSC結晶曲線和熔融曲線見圖1,熔融結晶參數見表4。圖1 聚丙烯與5種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DSC結晶曲線和熔融曲線表4 不同聚丙烯/彈性體中聚丙烯熔融結晶參數結合圖1和表4可知,加入彈性體后,聚丙烯的結晶峰值溫度和熔融峰值溫度變化較小,表明聚丙烯的結晶方式并未發(fā)生改變。但是,聚丙烯的熔融焓和結晶度明顯下降,其中YH-06、2032PM和C3080對聚丙烯的結晶影響較大。通常加入彈性體后,對聚丙烯的結晶會產生兩種影響:①彈性體柔性鏈段與聚丙烯分子鏈纏結,對聚丙烯結晶產生阻礙作用;②彈性體對聚丙烯的結晶起異相成核作用,即彈性體可作為異相成核劑促使聚丙烯結晶。在本工作研究的聚丙烯/彈性體共混體系中,彈性體對聚丙烯結晶的阻礙作用占據主導地位。彈性體的存在會直接作用于聚丙烯的分子結構,聚丙烯結晶時受阻,結晶不完善,只能夠形成更小的細晶,導致熔融焓和結晶度下降。同時,彈性體的存在還會弱化晶界,提高材料的耐低溫性能和抗沖擊性能。4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微觀結構根據現有研究,聚丙烯增韌的主要方法是以彈性體為分散相、聚丙烯為基體,進行共混增韌。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微觀結構見圖2。其中,5種彈性體均以分散相存在,與基體聚丙烯形成“海-島”結構。以分散相形式分布的彈性體粒子可作為應力集中點,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形變,通過誘發(fā)大量銀紋或剪切消耗外界沖擊力。同時,彈性體粒子還可作為銀紋終止劑,阻止銀紋的進一步發(fā)展。此外,在基體中產生的銀紋可以在小于其寬度的分散相彈性體粒子上生長,且不會發(fā)展成破壞性裂紋。由圖2可知,各彈性體分散粒徑較小,約為1μm。對于脆性較大的聚丙烯樹脂,脆韌轉變對應臨界粒子的間距較小。因此,在彈性體粒徑小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有效增韌。圖2 5種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5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應力發(fā)白現象為進一步驗證彈性體對聚丙烯的增韌效果,選用經低溫沖擊試驗后未斷裂的樣品,對其表面應力發(fā)白現象進行觀察。當沖擊力作用于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表面時,微觀結構中產生大量銀紋、微裂紋,甚至微孔,并持續(xù)累積,表現為應力發(fā)白現象。5種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應力發(fā)白的微觀形貌見圖3。圖3 5種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應力發(fā)白處微觀形貌結合圖3和低溫沖擊時樣品表面應力發(fā)白范圍可知,聚丙烯/YH-06共混材料幾乎未出現應力發(fā)白現象;聚丙烯/ C3080 共混材料表面應力發(fā)白區(qū)域狹窄;聚丙烯/ 2032PM 共混材料表面應力發(fā)白區(qū)域寬度約為1cm;聚丙烯/CA10A和聚丙烯/ CA60A 存在明顯的銀紋現象,應力發(fā)白區(qū)域寬度超過1cm,且發(fā)白嚴重,表明共混材料在受到外力沖擊時,為抵抗外力誘發(fā)大量銀紋,銀紋不斷生長變粗,出現應力發(fā)白現象。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的應力發(fā)白現象可以用于體現各彈性體對聚丙烯的增韌效果。由此可知,彈性體對聚丙烯的增韌效果,依次為YH-06、C3080、2032PM、CA10A、CA60A,與表3中測試結果一致。本文通過熔融共混制備5種聚丙烯/彈性體共混材料,并研究不同彈性體對聚丙烯的增韌效果,得到以下結論。1)在聚丙烯80份、彈性體20份時,5種彈性體作為分散相,分散于基體聚丙烯中,可有效增韌聚丙烯,提高聚丙烯的耐低溫沖擊脆化性能,并降低聚丙烯彎曲模量,改善聚丙烯應力發(fā)白現象。同時,彈性體的加入會阻礙聚丙烯的結晶,弱化晶界,提高聚丙烯材料的耐低溫性能和抗沖擊性能。其中,YH-06增韌效果最佳,與YH-06較低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和彎曲模量密不可分。2)C3080和2032PM對聚丙烯的增韌效果較好,但會降低90℃使用溫度條件下聚丙烯材料的介電性能。綜合各性能要求,可優(yōu)選YH-06、CA10A和CA60A改性聚丙烯材料。3)選擇彈性體增韌改性聚丙烯材料時,需要充分考察彈性體的各項基礎指標(如分子結構、玻璃化轉變溫度、彎曲模量、與基體聚丙烯的相容性等),同時需要重點關注改性后材料電性能的變化?!峨娋€電纜》1958年正式創(chuàng)刊,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辦,是電線電纜行業(yè)的電工技術類科技期刊。及時、全面地刊載國內外電線電纜行業(yè)專業(yè)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成果,引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融會貫通,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為電線電纜的研究、設計、制造和應用等方面構建學術交流和科技開放平臺。主要欄目有綜述、線纜產品、線纜材料、測試技術、敷設運行、工藝設備和經驗交流等。歡迎來稿!【線上投稿入口】http://dxdl.cbpt.cnki.net來源 | 上纜所傳媒編輯 | 盧羽佳審核 | 何曉芳【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上纜所傳媒”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